首页 > 业界动态 > > 内容页

当前热门:农管:从“麻烦之源”,化身“农民之友”,这4方面的校准不可或缺

时间:2023-05-03 01:00:40 来源:为卿画眉说三农

“农管”作为乡村治理系统中的新角色,由于会对乡村已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所干涉,而必然的会在出现之始遭受一定抵触,而“农管”这一角色本身,虽然有一定的职权范围界定,但是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涉及到的内容太过庞杂,而在行使职权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存在模糊区,而陷入“到底该不该管”的矛盾与纠结。

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难免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期,而“农管”作为乡村规范治理过程中的必要角色,也势必要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逐渐校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与农民打交道的方式。而要实现从目前农民眼里的“麻烦之源”到未来“农民之友”的形象转变,需要“校准”的方面很多,但为卿画眉说三农觉得,以下4个方面不可或缺:

一、提供高质量的农业服务

急农民之所急,供农民之所需,才算的上是农民眼里的贴心人,也才能获得农民的拥戴。目前,农民群体的年龄渐高,生产方式及生产理念整体上相对滞后,而近些年来新型农药、化肥、机械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着农业生产方式,但是知识技能结构相对陈旧的生产者,往往在面对新式农业生产方式时,难免出现难以适应不知所措的窘迫。


(资料图片)

而农管应该立足这一现实,通过自己的职权与资源,来连接供需,向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农业服务,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销售市场信息等等,并在从种到收的全链条植管理过程中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以帮助农民获得最佳的收成。

二、尊重农民的意见和权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进入良性循环,相互尊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前提,农管要赢得农民的信赖,获得农民的认同,同样应立足于相互尊重这一前提,这就需要农管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明确认识,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不能立足于“管”而应该立足于“融”,即与农民建立融洽的管理,融入到农民群体,切忌把自己定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这样只会让工作越来额越被动。

遇到问题与矛盾时,应耐心聆听事情原委,沟通过程中切实换位思考,尊重农民的意见和权利,而不应该强制他们执行自己的决定。如果农民对某项政策或计划有异议,农管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并进行充分的解释。

三、透明和负责任

农村的问题,以及农民与农管之间的不和谐,除了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民对自己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并不知情,而对哪些事情是应该由农管来管,也不甚明了。

因此农管应该秉持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将自己的职权职责范围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让农民知道他们的职责是如何实施的,并对任何潜在问题负责。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向农民提供及时的反馈。

四、与农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要改善农管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真正沉下心来,双脚踏泥土,俯下身与农民真诚沟通,了解农民真实的心声与诉求,是一条绕不过的必由之路。乡间民风淳朴,注重人情,很多原本通过拉家常式的交流与疏导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是下车伊始,采取简单粗暴的“依法办事”,势必会让农民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甚至被冒犯,而让问题的解决变得复杂。

因此,虽然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在乡间难免沦为治标不治本,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动心动情”才是融化冰冷矛盾的上上策。

结语

农管真正融入复杂的农村生态并不容易,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也在预料之中,但是,只要坚守“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那么“农管”与农民的关系,就会朝着良性的轨道行进。

你觉得“农管”应该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校准”呢?你对“农管”有何看法和建议?欢迎留言发表看法。

上一篇:“共建一带一路为埃及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