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的清粉彩百鹿纹盘。
(相关资料图)
56件(套)精美的陈设瓷足以让观众大饱眼福。
馆藏瓷器首次体系化展出、九成展品首次见公众、首次创新使用二维码展示手段……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厅堂案几 瓷色流香——石家庄市博物馆藏陈设瓷精品展”在该馆正式揭幕,这一展览也创下了石博开馆以来的数项新纪录。展览将展至6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石博首次自主策划设计的馆藏原创展来了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同时,陈设美观是其一直的追求。至宋代,陈设瓷开始发展壮大,明清达到顶峰。
本次展览由河北省文物局指导,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石家庄市博物馆承办,汇聚了石博馆藏明清和民国时期陈设瓷精品56件(套),系统展示该馆馆藏明清民国时期陈设瓷精品,生动再现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和情趣意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
“石家庄市博物馆藏陶瓷器1000多件(套),此次我们从中遴选了明清民国时期陈设瓷精品56件(套)展出。”石家庄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平表示,这也是该馆首次自主策划设计的馆藏原创展览,历经三个多月精心筹备。“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结合这一主题石博精心策划馆藏陈设瓷精品展,也是文物活化利用的有力尝试之一。希望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九成文物首次见公众其中不少是珍品
种类繁多,釉彩丰富,题材多样。昨天记者在石博看到,该馆二层的南厅与北厅已是瓷器的世界。
它们器型多样,既有各式瓶、瓷塑、瓷板、瓷盘、瓷尊、花觚、帽筒等案头雅器,也有各式罐、花盆、香炉、文房、绣墩等兼具陈设和实用功能的瓷器;它们釉彩丰富,既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彩瓷,也有红釉、霁蓝、茶叶沫等单色釉;它们纹饰各异,既有缠枝花、福寿、雀梅、八仙等传统吉祥图案,也有“无双谱”“民国时装人物”等极富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展品中有明隆庆薰盒、清光绪赏瓶、清嘉庆粉彩花盆等官窑产品,更多的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窑产品。
“此次展出文物中有九成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如明嘉靖八仙罐、清光绪窑变釉杏圆瓶、清光绪百蝶纹赏瓶、清哥釉贯耳瓶、清青花釉里红松鹤延年纹天球瓶以及各式瓷塑、瓷板、香炉、花盆等都是首次走出库房。”石博文物部副主任卓倩介绍说,此次展览为馆藏瓷器体系化、规模化展示,瓷器按照器型成组亮相,大众不仅能看到不同类别的陈设瓷,更能欣赏到同一类别不同时期、不同釉色的品种,在纵向中看到瓷器的发展,在横向中比较装饰的差异,其中不少珍品值得细品。
清康熙釉下三彩山水纹凤尾尊因下腹至底外延似凤尾而得名,是康熙民窑的典型器物。它的颈部与腹部用“釉下三彩”描绘通景式山水纹,以豆青色绘山石,用青花釉里红绘山水云气和树木,组成一幅远山近水、树木高耸的风景画。由于工艺复杂,康熙釉下三彩器是瓷器中的稀有品种,烧造量有限,传世品殊为难得;民国霁蓝描金粉彩开光花卉纹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由盖、颈部、内瓶、镂空的外瓶和底座五部分组成,内瓶、颈部和盖均可旋转,转动时可以通过镂空的外瓶看到内瓶的画面,效果犹如走马灯。转心瓶的烧造工艺要求极高,烧造结果往往是“百里挑一”;民国王琦三物图瓷板是“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1925年创作。画面以农家小院为题材,远有草棚、秧苗,近有篱笆、大树,树下绘鸡猪狗“三物”形神皆备。瓷板画也叫“瓷像”,既可装裱,也可镶嵌在屏风或桌、椅、床等器具上,是一种既可玩赏又可实用的器物。瓷板画在明代中期开始出现,到晚清民国时期走向兴盛。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瓷器蕴含家国情怀和民风民俗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品茶饮酒、熏香插花、家居案榻,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瓷器的光影。对于在文物部任职十多年的卓倩来说,石博馆藏的珍贵瓷器仿佛一位位沉默的老朋友,它们不仅反映了历代瓷器生产的工艺,更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审美情趣。
“请看这件清道光年间的青花无双谱人物纹方瓶,瓷器上绘有《无双谱》里的东方朔、伏生、项羽等。”卓倩说《无双谱》成册于清康熙年间,作者金古良选取了从汉代至宋代40位有杰出贡献或英勇贞烈的名人绘成绣像并题诗记载其生平事迹。“康熙时已经有瓷器上出现《无双谱》人物,但到道光年间这种瓷器广为流行。正所谓‘国难思良将’,晚清时内忧外患,当时人们也期待英雄俊杰能拨乱反正吧。”
同时,清代瓷器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比如清光绪粉彩百蝶纹赏瓶,瓶身上绘有如意云头纹、粉彩缠枝宝相花、“寿”字以及近百只蝴蝶等图案。蝴蝶寓指寿至耄耋之意。还有清青花金玉满堂盖缸,瓶身上的“富”字偏偏缺了上头那一点,“这不是工匠疏漏,而是寓意富贵不到头。”卓倩笑说,这些瓷器每件都有故事,“期待各位走进博物馆与它们相逢——欣赏文物,了解历史,享受文化。”
科技赋能让您把“文物”带回家
如果您在馆内感觉没看够,石博在文物展中首次创新使用二维码展示手段能让您把“文物”带回家。此次展出的展品展签上都附有二维码,观众只要拿手机扫码就可以了解文物全貌。您还可以拍下二维码,足不出户也能再次领略这批文物的风采。
“科技赋能,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能以更多更新的方式‘活起来’,也让文物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石家庄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平说,除了二维码展示手段,此次展览中还有体验环节、视频播放以及明清书房场景复原等环节,“陶艺师将现场演示,观众了解瓷器制作过程的同时,也可参与其中一试身手。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大众的观展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人们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将继续推出更多原创馆藏文物展览
“本次展览是个开始,我们将征求各方意见,继续推出更多更好的原创馆藏文物展览。”陈永平表示,如今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各地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石博馆藏资源丰富,明清字画等藏品享誉省内外。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我们有责任不断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让公众更好地触摸过往、感知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庄市博物馆的珍藏背后还有段故事。“与国内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石家庄市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自解放区。”陈永平介绍说,石博目前现有馆藏文物4000多件(套),藏品大多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由中央直属机关、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晋察冀边区政府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历尽艰辛搜集汇集,历经战火保存下来的,于1948年移交给石家庄市,堪称珍贵的“红色收藏”。
“石博馆藏文物承载着丰富厚重的历史。今后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将带着原创馆藏文物展览走出去,讲好石家庄故事。”陈永平说。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蓥
图/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