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从地理上看,西南部紧邻黄河,因而位于山西南部黄河沿岸的诸多渡口,是历代秦晋两省的跨河交通要道,经济上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
曾经喧腾的古渡口,至今还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光泽,风陵渡、大禹渡、蒲津渡等几大渡口,由黄河奔腾而串联而成,人们来一次黄河风情游,定可以触摸千年黄河文明,又不失惬意与豪迈。
(资料图片)
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为邻,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晋、陕、豫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便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来,作为黄河要津,不知有多少人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的咽喉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西凉的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风陵渡是山西的南大门,相传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晋、陕、豫三省。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
如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
相传大禹导河治水,观察水势,踏勘地形,曾休息于某渡口,便将此渡口称为"大禹渡"。
大禹渡河岸上有观河楼、望岳亭等建筑。另外景区从上至下依次有禹王庙、合林寺、花开现观音、沙池、一级扬水站、二级扬水站等景点。
渡口旁边有一尊大的塑像,高12米有余,雕像上的"大禹渡"三个大字为赵朴初手书。
黄河北岸的高垣上,耸立着一株高大的古柏,树粗叶茂,合围3.83米,冠若伞盖,覆地半亩有余,堪称柏树之王。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柏树下小憩,因而人们称为"神柏",柏树所在的山谷亦称为"神柏峪"。神柏峪的山谷上镌刻"舟于此出水得"6个摩崖大字,为古老的渡口增色许多。
大禹渡开辟了"黄河游",以大禹治水、引黄上垣为主线,融工程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建造了定河神母、神柏拴龟、禹王锁纹、群英浮雕等86处景观,雕刻了57幅大禹治水故事图和83幅名人题词,成为黄河中游的著名风景区。
在大禹渡景区可以登船游戈,参加"黄河风情游"。沿途可领略到黄河粗犷、雄伟的奇丽风光,两岸高山密林,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气象万千;观赏沿途的名胜古迹,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再品尝一下黄河鲤鱼的美味,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第三处是我国最早渡口铁牛蒲津渡,它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古渡口而留下遗址。,如今的蒲津渡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治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
这里有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修建的"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的遗迹,附近还发现有明代石碑一通和石堤50米。
发掘清理出来的蒲津渡遗迹有铁牛四尊,各长3.3米,高1.5米,重约50~70吨。每条铁牛旁各有一铁人,高约1.9米,重约3吨。南侧铁牛下还发现有铁板、铁柱,铁牛尾部立有铁制的七星铁柱7根。
这四大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
现今在蒲州旧鹤雀楼原址不远处,矗立起一座新的鹤雀楼。诗人王之涣曾经在鹤雀楼上吟出了传颂千古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绝唱,是每一位游客到此必吟诵的吧!
来源:云竹文斋
原标题:山西三大黄河渡口,续古延今